天气之子——一部很对我胃口的作品
打比赛巨长的通勤时间让我想找部动漫电影 -> 想到新海诚 -> 还没看过天气之子 -> 随便一搜知乎前几条评论不错 -> 看天气之子。
讲了什么
新海诚给出的故事也很简单:两人相遇 -> 萌生情愫 -> 事故发生(男主持枪,儿童庇护所介入,女主献祭) -> 男主为了拯救女主而抛弃了「大众所认为更美好的世界」
喜欢什么
立意
故事我最喜欢的就是其立意:喜欢的人 > 世界(这是一个很粗暴的概括)。
很难想到会有一部作品会搬出来这个讲,并且选择喜欢的人,而不是世界。在我看来,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教育或者价值观宣传反而是「自我牺牲精神」,也就是接受到的宣传是更偏向于选择后者。
我并不会说「自我牺牲精神」是错的;相反如果摆在天平的两端的是自己的生命和世界(又或者是喜欢的人),那选择牺牲前者会更符合我的胃口。但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更偏向于牺牲世界。
这两个选择一个关键的共同点在于:选择的是身边的人。我 < 世界,这个观点不足为奇,在很多作品里面都是如此的;但「身边的人 > 世界」在作品中是鲜有的(这也必然会引发价值观争议)。
(枪是他们这群未成年面对社会唯一的反抗武器)
疯劲儿
是的,在这部作品里面我看到了一股疯劲儿;也可以说是一种反抗精神。
最能体验这一点就是男女主与警察的对抗:女主发动能力让货车爆炸;男主两度持枪,先是指向风流店人员,后是指向警察。男主持枪,是一种为了所想要的东西而进行的反抗,是为了达到目的,清除障碍而不顾一切的疯劲儿。
结尾处理
这里的结尾处理是特指男主与多年前祈愿的老人、须贺圭介的重逢以及男女主相遇前的片段。说白了,就是行为的正确化。
当看到前两个情节的时候,我以为是特地地用两个场景作为「接口」来让自己的行为「正确化」。
但最后男主看到女主仍在祈愿的时候,发觉:是的,这就是我的选择,选择了女主,抛弃了大众更所偏向的世界。没有任何借口可言,而这就是出于自我的私心而去做出的抉择。
不喜欢什么
其实没有特别不喜欢的地方。只是当时枪出现并且解释枪的来源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一条暗线,没想到枪只是一个伏笔。
差评
当看完之后,自己对其评价很高的时候,发现互联网对其评价并不如此:截止当时,豆瓣评论只有 7.0(对比你的名字 8.5 评分)。
简单看了下点赞数较高的差评:大致可以分为两点:逻辑与价值观。
逻辑问题
几年前的我也喜欢关注作品的逻辑问题,对于我所观察到的逻辑问题嗤之以鼻。但我开始发现一部作品是很难不会有逻辑问题的,我的观点也开始转变:「一部作品为了表达自己所想表达的东西而去牺牲一定的逻辑性是可以接受的」。
我在这部作品所观察到的错误有:男主持枪几天,在警察的搜捕下没找到;最后废弃大楼男主消失却没有引起警察搜查楼顶的鸟居;男主网页搭建只展示了前端,而后端 + 网站搭建都没有说明等。
但在我现在看来,这些东西都是为了作者想展示一些东西而降低逻辑性的,而这也是现在的我可以接受的。
价值观问题
先搬几条我看到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持枪就是不对吧
未满十六岁的少男少女甚至还带着儿童去情侣酒店开房,展示裸体,殴打冲撞警察,少年屡次胡乱开枪,捡到枪不报警(哪怕以为是玩具枪),虚假年龄打工,擅自闯入铁路封闭区域,飞车暴走,包括鼓励未成年饮酒…一大堆违法乃至直接犯罪的行为都无视,就是为了表达中二少男少女的爱情
这个就是本片所表现的反抗精神的争议。在我看来,他们是用上位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事情。当自己受到生活、社会压迫的时候,选择又会如何呢?
我色鬼男主就是喜欢女主怎么样?对了了那句话:为了你,就算是颠覆整个世界都无所谓。好吧你还做到了。
这个就是对于选择的争议。我其实很好奇这类人的视角,如果是站在男女主视角认为如此,那么只是价值观不同;如果是从大众的视角认为如此,那么我们其实是一类人啊。